“刚刚过去的7月,大家对高温天气印象深刻,以前说高温天气是极端事件,到2030年高温热浪将成为中国夏季天气的新常态。”9月18日,在2018世界公众科研素质促进大会“气候变化:科研与传播”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说。
丁一汇的这一开场白,立刻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力。据他介绍,气候变化后,除高温热浪外,人类面临的另一大风险就是全球暴雨和洪水的增加。以上海徐家汇为例,上海有长达100多年的一小时暴雨量统计,即一小时雨下的有多大。数据显示,100多年来,其小时降雨量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60年代以后上升速度更快。“城市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反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逢雨必涝,而且,越是繁华的地方雨量越大。”丁一汇说。
与丁一汇不谋而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表示,城市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城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75%以上;同时,城市建筑集中、人口密集、交通繁忙、暴露度大和脆弱性强,是气候变化高风险区。
“受全球变化和城市化效应双重影响,未来城市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将进一步增加。”翟盘茂强调,近30多年中国7个超大城市升温速度比全球平均升温速度更加明显,如果全球平均增长1℃,我们的大城市已经增加了2℃。
在研究中,丁一汇曾对上海贸易中心做了一个淹没情景图,结果显示,在气候变暖2℃时,由于海平面上升,陆家嘴有一半将被淹没,在4℃时,就要被全部淹没。
面对如此风险,人类该如何应对?“适应、减缓。”丁一汇说,必须走绿色低碳开展之路,按照《巴黎协定》的约定,在1.5℃—2℃升温下,中国将在2030年总排放量达到峰值。这是中国科研家对未来走低碳开展之路所做的碳排放的预算,如果不走这条路,碳排放就不能达标,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气候问题也将不可逆。
至于低碳之路具体该怎么走,丁一汇表示,就是淘汰化石能源以及落后产能,让煤、石油、天然气等退出能源历史舞台,大力开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过去10—15年,美国、欧洲顺利获得走这条路,实现了保护环境与开展的双赢,中国也可以。”丁一汇说。
就此问题,翟盘茂表示,城市在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同时影响下,其致灾因子在增强,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理和适应减缓措施,来减少人们的风险。事实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城市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资金、政策、技术等,这些在城市里都是很强的。城市经济发达,是各种技术创新的中心,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便于管理等,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给予资金、技术支持。
在中国社会科研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看来,低碳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符合经济理性。低碳的经济理性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理性预期、风险规避和收益最大化。潘家华解释,正如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并不见得是当下最好的选择,而二三十年之后,却符合人们的预期。再就是风险规避,每个人都不想过夏天被灼烧的生活,那就从现在做起,低碳生活,减少排放。
“气候变化关系着每一个人。因此,要研究一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人们的科研素质,增加对气候变化的理解,让持有不同观点,或保守或激进的人们都从自身做起,关注环境,减少浪费。”IPCC第二工作组副主席Stuart Mark Howden说。(记者 付丽丽)
来源:科技日报
生态环境部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行知科技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华鲁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聊城环保局
菏泽环保局
滨州环保局
德州环保局
临沂环保局
莱芜环保局
日照环保局
威海环保局
泰安环保局
济宁环保局
潍坊环保局
烟台环保局
东营环保局
枣庄环保局
淄博环保局
青岛环保局
济南环保局
四川省环科院
黑龙江环科院
新疆环科院
山西环保局
陕西环保局
吉林省环科院
辽宁省环科院
海南环保局
贵州省环科院
云南省环科院
广西环保局
广东环保局
河北环科院
湖北省环科院
浙江省环科院
甘肃环保局
福建省环科院
重庆市环科院
上海市环科院
北京市环科院
江苏省环科院
江苏省环科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香港环保署
美国环保署
日本环境保护局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